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 14日晚,嫦娥“三姑娘”懷抱“玉兔”駕臨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宮,實現了中國人數千年的奔月夢想,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、前蘇聯之后第三個實現著陸月球的國家。
嫦娥三號探測器這一落,在天宇劃出一條美麗的弧線。這聽起來輕松浪漫,其實不然。
試想,探測器本身加上推進劑共3780公斤的“龐然大物”在11分鐘里速度從每秒約1.7公里減到零,從15公里高處降落到一個陌生又崎嶇不平的地方,該是怎樣的驚心動魄!
“嫦娥”的“輕功”是怎樣煉成的?專家告訴記者,科研人員在“嫦娥”的“腦子”里輸入主減速、快速調整、接近、懸停、避障和緩速下降六道“密碼”。
動力:推得精、變得準
問:月球上空沒有大氣,嫦娥三號是如何實現減速的?
火箭專家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副院長劉志讓:我們為嫦娥三號量身研制了變推力發動機。它朝著嫦娥三號落月運動的反方向作用,從而實現減速。只有發動機“推得精”,嫦娥三號的速度才能“變得準”。嫦娥三號推進分系統由1臺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和若干臺姿控發動機組成。這臺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是我國目前推力變化范圍最大的發動機。這是變推力發動機在我國探月工程乃至我國航天事業中的首秀。研制難度、技術與控制精度要求之高前所未有。
北京飛控中心總體室副主任吳鳳雷:短短幾分鐘內,嫦娥三號在導航制導控制系統的指揮下改變推力大小,完成主減速和快速調整。速度從每秒1.7公里降至大約每秒50米,高度從15公里降至不到3公里。
制導:聰明的“大腦”
問:15公里內的動力下降,嫦娥三號是自主導航還是根據地面指令行動?
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譚梅:整個動力下降段就十多分鐘,時間非常非常短。國外同行把類似這種地面無法直接控制探測器的短暫時間稱為“黑色瞬間”。只能事先把程序設定好存進去,讓嫦娥三號有“足夠聰明的大腦”--導航制導控制系統。
嫦娥三號著陸器分系統副總設計師張